2016-11-21 5350
“去年到今年,直播行業在經歷了資本的大量涌入之后,我們對于斗魚的模式和未來做了重新的思考。直播存在著內容和工具的一體兩面,斗魚的未來不應該只是一個內容的提供商,而是應該用直播讓盡可能多的人和事發生聯系。”
11月18日下午,斗魚直播創始人兼CEO陳少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進行演講時解釋了,斗魚為何要在業內首提并推進“直播+”戰略。
他認為直播的形式和內容的升級是直播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要求,“直播+”則是這個發展邏輯的產物。
陳少杰對“直播+”進行了四個維度的闡釋。他認為“直播+”最基礎的表現形式就是直播形式和內容的多元化和精致化;在用戶層面,直播升級帶來的是用戶覆蓋面的擴大和黏性的增強;在B端,直播形式和內容升級給品牌主們帶來了更多渠道和機會與用戶溝通;而當前述領域實現足夠的生長時,相互之間就會產生勾連,形成直播平臺的自生態。
附:斗魚直播陳少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演講全文
各位下午好,
宏觀經濟有一個經典的理論,叫做“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意思很簡單,短期內市場需求對于經濟波動的影響大,但是長期的經濟能否增長取決于供給側的生產力能否實現提升。
直播為什么熱,業界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認知,但我覺得歸根結底是因為直播屬于供給側的技術創新,從而帶來的使用門檻降低。眾所周知,直播在過去一直存在,尤其是我們看的許多體育賽事直播,但直播并沒有像今天這樣單獨成為一種商業業態。原因很簡單——他的使用門檻太高了。為了做一場直播,你需要攝像機、信號車,以及一個團隊的工作人員。也因此絕大多數領域和場合使用直播的成本和產出是失衡的。得益于技術的進步,當每個人只需要一臺智能手機就可以開啟直播,并能夠與觀看者雙向交流時,直播作為一種生產工具才真正開始登堂入室。
從需求角度來看,斗魚創造了人們對秀場之外直播形式的需求。在此之前,大家的業余消遣可能是閱讀、美劇、游戲、電影。在座各位有些可能知道斗魚最早是以游戲直播起家的。當我們在2013年剛創業的時候,很多投資人都說看不懂游戲直播,那個時候大家對于直播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的秀場,他們覺得沒人會愿意去看別人打游戲,所以都不愿意投我們。但之后的事實證明斗魚的模式是成功的。斗魚在市場上創造了全新內容供給,對應在需求側創造了人們對更豐富的直播內容的需求。
如同蘋果顛覆黑莓,并非黑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而是蘋果重新定義了用戶需求。現在我們很多用戶會習慣性的打開斗魚作為工作學習一天之后的消遣。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斗魚重新定義了用戶對于內容消費的需求。
現在我們的注冊用戶超過1億,我們的DAU已經超過2000萬。同時我們的用戶使用時長在各個第三方機構給出的數據里也是業內最頂尖的。這應該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了。在這個基礎上,今年我們更進一步率先在行業里提出了“直播+”的概念。為什么要做這個呢?
這是因為我們漸漸地發現只做內容是不夠的,尤其是去年到今年,直播行業在經歷了資本的大量涌入之后,我們對于斗魚的模式和未來做了重新的思考。直播存在著內容和工具的一體兩面,斗魚的未來不應該只是一個內容的提供商,而是應該用直播讓盡可能多的人和事發生聯系。
作為一種手段,直播是新的信息傳輸方式,能夠實時面向最廣大的群體,傳輸最原生的信息。同時彈幕的存在,成為了一種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換言之直播不是單方面的信息播送,它是一種雙向溝通。真實+溝通能夠很大程度上拉近觀眾與主播,觀眾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基于這判斷,“直播+”就是一個邏輯上的必然結果。因為一種方式和手段的適用范圍越廣,它本身的價值也就越大。因此斗魚在娛樂、電商、教育、旅游、汽車、公益等等眾多不同的領域展開了合作和嘗試。
經過近一年對于直播+的嘗試,我有以下幾點是可以跟各位分享的:
第一從內容層面來看,直播+讓內容走向多元化,精致化。華爾街有句名言叫做:一切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都可以證券化,這句話在直播行業可以表述為,一切能產生穩定流量的內容都可以用做直播,當然前提是合乎法律法規和社會倫理。大家登陸斗魚可以發現,現在斗魚上一半的直播內容不是游戲。除了UGC內容外,還有大量的PGC,PUGC的內容。尤其是在綜藝領域,比如我們跟馬東老師的團隊合作推出的全網首檔直播綜藝《飯局的誘惑》,跟東方衛視合作推出全國首檔臺網聯動直播綜藝節目《2049 明珠號》,都是業內大制作。最近有一家媒體做過一個統計,在斗魚上總共有二十多檔直播綜藝的節目在播,是第二名的兩倍還要多。因此業界把我們歸類到游戲直播平臺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根據內容劃分的話我們應該算是一家綜合直播平臺。
第二,從用戶層面來看,內容多元化,精致化的目的之一是激發用戶的潛在興趣,盡可能廣地擴大用戶覆蓋面,實現用戶留存沉淀。主播的粉絲和斗魚的用戶這兩個概念很多時候是重疊的,但其實存在很大差別。過去可能粉絲就是沖著某個主播來的,主播不播他就不看,甚至是主播離開直播平臺他也跟著離開。這樣雖然他使用直播平臺但他只能算是主播的粉絲。這也是我們希望通過內容升級解決的一個問題——當一個原本只喜歡特定主播的用戶來到斗魚時,我們開掘并滿足他的不同需求,然后將其真正轉化成平臺用戶。
需求的滿足首先要求對需求進行分類,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娛樂只是一部分,其他的還有很多,例如自我提升。所以斗魚今年在教育領域做了很大的投入,特別開設了教育板塊。招募教師在斗魚開設直播,開課的門類從傳統的數理化到小語種再到各種樂器,甚至還有書法繪畫。
不管是娛樂、學習、消費還是社交還是信息獲取,我們希望用戶的不同需求都能在斗魚獲得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希望直播可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第三,從行業層面來看,企業能夠通過直播在用戶群里實現更有效的滲透。隨著直播火熱,越來越多的行業試著玩直播。去年到今年,包括京東、攜程去哪兒、新東方很多這些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都選擇和斗魚進行了合作,甚至是政府部門也找到我們說要做直播。
電商是最好的例子,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把直播電商炒得火熱,甚至把他抬高到直播業的出路的地位。在我看來,出路與否暫且不論,流水龐大的電商肯定是未來直播變現的一個重要路徑。我們幾次和天貓、京東的合作都證明用直播做場景營銷比廣告投放有效很多。
這里要提一下,斗魚目前已經上線了邊看邊買功能,用戶可以點擊直播頁面邊欄展示的主播推薦商品,直接跳轉到購買頁面進行消費。過去,我們發現很多粉絲愿意購買主播經營的周邊,但實現購買需要手動輸入網址,對于用戶來說是很麻煩的操作,邊看邊買對用戶來說是一個更完整的直播體驗。
另一個我想舉的例子是旅游。對于用戶來說旅游可能是信息鴻溝最大的領域,因為我們網上看到景區酒店的信息只能是留存下來的文字、圖片或者視頻,但這些素材或者是經過后期修飾的,或者時效性不強。對于用戶來說要構建一個時下直觀真實的印象沒有什么幫助。同時這個認知差異很難在事后被修復。網購不合適可以7天退貨,可旅游到了現場發現與圖片描述不一樣還能不玩了嗎?直播恰好能填平中間產生的信息不對等,反過來對于景點以及OTA行業來說直播同樣是一個可以帶給消費者最鮮活印象的方式。基于此,今年斗魚先后和攜程去哪兒合作推出了相關的節目,我們相信未來“直播+旅游”還會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我說到這里大家不要覺得斗魚做“直播+”只是一種新的營銷方式。我要分享的第四點,就是從平臺層面來看,斗魚做“直播+”是想要建立平臺的自生態。內容與內容,內容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不應該是獨立而割裂的。我們希望內容和用戶能夠在平臺上有產出、消費、生長、創新。以游戲為例,斗魚向游戲產業的上下游延伸,參與游戲的聯合運營,游戲賽事舉辦。在娛樂領域,斗魚有優秀主播的養成機制,防止頭部主播對于流量的壟斷,增強平臺的造血能力。
利用直播做營銷,僅僅是生態建立之后,某段閉環上一種很簡單的內容消費模式。僅就內容消費而言其實遠遠不止,今年NSL《星際2》國際邀請賽,我們做了一個付費觀看原畫賽事的嘗試,每張門票10塊錢,一共賣出去1萬多張。10萬多塊錢對于直播這樣一個頂級賽事來說杯水車薪。我們更看重的是這在用戶培養上的意義。在業界此前沒有人嘗試過讓用戶為直播內容付費。 但是在這個為優質內容付費變得越來越順理成章的年代,我們認為C端的消費潛能遠不止現有的打賞送禮。
更進一步說,未來直播上能生長出什么樣的新業態,其實我們也在摸索,只要有利于用戶的體驗我們就會去嘗試。
最后,回到我分享的開始,技術的創新產生了今天直播這樣一個在互聯網中獨特的產品形態,延伸出各種基于直播的商業模式。而我們相信技術革新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當直播與新的技術的結合時,將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的驚喜。
謝謝大家。